boyu博鱼官方网站园林是人类诗意栖居的象征。当江南园林邂逅法式浪漫,当古典婉约与现代美学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独特韵味?
巴黎时间4月17日下午,法国凡尔赛市凡尔赛广场展厅,由同济大学主办的“行走江南园林”(Merveilleux jardins de Jiangnan)巡展法国站拉开帷幕。
“行走江南园林”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和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博士联合策展。作为中法文化交流桥梁的搭建者,二位策展人都有法国求学的履历。章明教授师承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李丹丹博士曾求学于法国尼斯大学,其掌舵的明珠美术馆也曾与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办展。
此次展览是《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以下简称《奔流》)首季巴黎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奔流》首季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发起,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澎湃新闻和苏河湾集团承办,上海音像资料馆和法国蓝带国际学校上海校区联合承办,特别鸣谢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济大学、法国AS建筑工作室和中国东方航空。
澎湃新闻:谈及东西方园林,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一些关键词,或曲径通幽,或中轴对称。可否谈谈本次展览的缘起。如何让中国的江南园林真正“行走”起来?
策展团队:对于园林来说,游园是很重要的体验,和“行走”概念异曲同工。这也是本次展览主题的缘起。
所谓“行走”,可以分两个维度。从时间维度上,展览带领观众看到江南园林的前世今生;从空间维度上boyu博鱼官方网站,我们以江南园林为内容,走过不同国家,用多元表达形式做丰富的活动呈现。
这两个维度的“行走”合在一起就是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我们以法国站和意大利站为起点,希望今后还能去更多的国家推广江南园林。不仅如此,我们也会在国内举办活动,结合后续的图书出版、课程调研等环节,扩大“行走”范围。
澎湃新闻:展览如何呈现东西方差异?能否从东西方园林之间找到一些相通之处?
策展团队:这是策展团队在工作过程中讨论的重点。一方面要体现中国园林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把握东西方共性,让外国观众看得懂、感受得到。
这次展览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就是把中国江南园林带到了凡尔赛,形成非常直接的对话。展览地点选在凡尔赛,本身就是策展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把凡尔赛宫看作一个重要展品,希望观众能够从凡尔赛宫走到中国的江南园林,有身临其境的对比。
这次展览面向的是法国及欧洲的民众,并不是建筑或园林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运用了大量数字影像、视频、水墨动画、数字投影装置等现代手段,给观众身临其境的展示。我们也邀请了艺术家来展示中国传统音乐和当代艺术创作。依托于同济大学在数字化园林方向的研究和实践积累boyu博鱼官方网站,尽可能创造一种现场感。
对观众来说,东西方园林在形式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但两者在本质上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本能向往。因此,展览从自然观出发来解读江南园林,从造园理法的层面来展示文化理念,从这个角度,国外的观众更容易进入江南园林的语境。
从展览内容来看,本次展览分为明旨与相地、立意与问名、布局与借景、掇山与置石、承续与创新五个篇章,这五个部分既体现了园林创作的一般承续和规律,又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对于造园工作序列的介述式呈现也是我们构建中西交流平台的抓手。
澎湃新闻:如何跨越历史将江南园林之美呈现给当下的观众,特别是欧洲观众来看?
策展团队:中国“江南”这个区域,大概有80000平方公里,造园历史之悠久、园林数量之庞大、艺术成就之卓越,在人类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要在一个200多平米的展厅里,通过几十分钟的观展来讲清楚这样伟大的故事,是一个挑战。
在策展的过程中boyu博鱼官方网站,我们一方面以点带面,选取了豫园、网师园、寄畅园、何园和方塔园五个代表性的园林。它们在建造时期、地域特征、造园风格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能够生动地表现中国园林跨越千年并延续至今的时间维度。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能够在宏观的时空框架下向西方观众呈现立体的“江南园林胜景”。基于同济大学多年来在古典园林方面的研究积累,我们为此次展览创作了多个展品。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之一就是“江南千园图”。创作者们从历史文献中整理了位于江南50余座城镇的近2000个江南园林,通过地图学的方法将他们呈现于同一个空间。这个成果是非常震撼的,能够充分地表达江南园林的整体面貌。
澎湃新闻:此次展览中提到的方塔园是中西合璧的典范。设计者冯纪忠教授既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熏陶,又在奥地利接受了严谨的建筑学术训练。方塔园如何体现了这种中西交融?
策展团队:方塔园是本次展览中惟一的现代园林作品,包含了中西方思想的交融,对于西方国家的观众了解中国园林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冯先生提出“与古为新”,今天的东西、今天的作为,跟“古”的东西摆在一起,能呈现出一种“新”来。与古为新的前提是尊古,尊重古人的东西,要能够存真,保存原来的东西。整个体现了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将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方塔、照壁、天后宫作为园林的主体予以保护和烘托。
为了解决方塔地面标高低于周围地面标高的问题,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即塔周围有院落的形式,冯先生设立了两段院墙,既避免了地面高差对塔体高耸效果的负面影响,也控制了院落内部仰视塔顶的角度。方塔园对文物的保护和烘托手法,是展览的重点。
澎湃新闻:本次展览在海外落地,可否谈谈跨国团队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跨国合作完成布展?
策展团队:挑战主要体现在中外双方的协调上。国外办这种规模展览至少需要一年筹备时间,但我们只用了三个月。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很多法国合作伙伴的鼎力相助,特别是凡尔赛市政府。此次展览的场地Carré à la Farine展厅是凡尔赛市政府面向市民开放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他们对于让凡尔赛市民近距离地感受中国园林之美寄予了很大期待。
如何最大程度保证展览的落地性和实现度也是个挑战。此次展览用了大量多媒体的展陈方式,我们花了较多的精力与法国布展团队沟通。在多次交流中,他们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也帮助我们以最可靠的落地方式来实现展览的理念。
澎湃新闻:同济大学历来与国际建筑学界、业界保持密切的交流,本次展览出海,对于同济大学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本次海外展览、观众及效果有哪些期待?
策展团队:通过将国际化全面融入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同济大学对法合作30周年,同济大学是国内对法合作交流起步最早的综合性高校之一。此次展览是建立在同济大学与法国长期合作交流基础之上的重要国际活动。
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相关机构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国内外多个高校、企业和多位专家学者的帮助。展览信息发布后,迅速得到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法国文化部、凡尔赛市政府、法国设计师联盟工会、巴黎索邦大学等组织和机构的热切关注。我们期待此次活动能够真实并充分地展示江南园林的魅力,启发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讨论。
澎湃新闻:本次展览也纳入了《奔流》框架,《奔流》期待以河流为媒介,推动城市之间的对话与发展,首季以上海苏州河与巴黎塞纳河为对话切口。章明老师是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可否谈谈您对《奔流》项目的期待、对河流及城市对话的建议?
策展团队:一个伟大的城市往往都有一条伟大的河流。《奔流》以水为媒,搭起两国文化、艺术沟通的桥梁,在沟通对话中,展示这两座因水而生的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为上海在2035成为全球卓越城市对标互鉴。
澎湃新闻:本次展览不乏年轻艺术家的身影。青年一代在中西园林互鉴和文化交流中有哪些贡献?他们有哪些作品和创意?
策展团队:本次展览不仅邀请了茹小凡这样享有国际盛誉的旅法华人画家,展出他题为“无限空间”的作品,更将值得关注的三位青年艺术家张小黎、周仰、袁隆带入欧洲公众的视野。他们的作品都与中国古典园林和东方哲思有关,在观念和语言上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
张小黎兼具艺术与生物的双重教育背景,她的“乐高山水”系列画作是古意与游戏的混杂体,细腻柔美又妙趣横生。
周仰两年前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既做摄影又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她本就在中西文化间驾轻就熟地游荡。这样偶尔跳脱出母语文化的经验恰恰能造就最接近中国古典气息的当代创作,这次展出的《不朽的林泉》系列就是最好的佐证。
袁隆是一直关心环境议题的敏锐创作者,擅长用最前沿的媒介和美好的形式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艺术的提案,展厅中特殊金属材料制作的漂浮的太湖石就是他的巧思。
这几位参展艺术家都有“生活在别处”的经历,迷恋园林之美,也在某种意义上都找到了各自独特且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语言。